服務熱線
汽車行業(yè):
1、車市寒潮來襲,下游需求愈顯羸弱。7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我國上半年汽車工業(yè)運行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汽車產量達1209.50萬輛,同比增長2.68%,銷量達1185.03萬輛,同比增長1.43%。其中,6月份,汽車產銷繼5月后再次同比雙降,乘用車產銷也自2008年12月以來首次雙降。
2、據報道墨西哥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AMIA)周一公布墨西哥6月份汽車產量同比上升6.7%至306694輛,汽車出口量同比上升5.3%至242720輛。
6月份美國汽車出口量占墨西哥總量3/4,同比上升10.3%,美國是其總出口量上升的主要動力。歐洲汽車出口量同比上升23.3%。
3、海關總署13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5年6月,我國進口汽車及汽車底盤10萬輛,同比減少16.67%。進口金額達2589179萬元,同比減少24.9%。至此前6個月累計進口汽車及汽車底盤53萬輛,金額達13893089萬元,累計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23.6%、24.9%。
2015年6月,我國出口汽車及汽車底盤6萬輛,環(huán)比減少14.29%。出口金額達589357萬元,環(huán)比減少7.02%。1-6月累計出口汽車及汽車底38萬輛,金額達3510146萬元,累計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1.2%、0.9%。
2015年6月,我國進口汽車零配件金額達1487633萬元,環(huán)比下降1.14%。1-6月累計進口汽車零配件金額達8359373萬元,同比減少10.3%。
2015年6月,我國出口汽車零配件金額達2517144萬元,環(huán)比減少1.14%。1-6月累計出口汽車零配件金額達14180555萬元,同比減少1.4%。
4、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提供,2015年6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yè)分別為上汽、東風、長安、一汽、北汽、廣汽、華晨、長城、江淮和比亞迪,銷量分別為43.93萬輛、28.22萬輛、21.55萬輛、20.13萬輛、16.10萬輛、10.74萬輛、7.37萬輛、5.08萬輛、4.38萬輛和3.58萬輛,上述十家企業(yè)共銷售161.08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34%。
1至6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yè)分別為上汽、東風、長安、一汽、北汽、廣汽、長城、華晨、江淮和吉利,銷量分別為284.42萬輛、184.06萬輛、146.57萬輛、137.22萬輛、118.68萬輛、56.82萬輛、41.53萬輛、39.87萬輛、29.23萬輛和25.51萬輛,上述十家企業(yè)共銷售1063.91萬輛,同比增長1.5%,高于行業(yè)增速0.1個百分點,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78%,高于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
船舶行業(yè):
1、上半年造船業(yè)新接訂單量下降70%以上
2015年上半年造船業(yè)三大指標顯示,新接訂單量下降逾70%。
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造船完工量18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其中海船為637萬修正總噸;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11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2.6%,其中海船為413萬修正總噸。
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380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2%,其中海船為4330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95.0%。
2、2015上半年全球造船業(yè)新船訂單減半 韓國居首
據外媒報道,盡管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業(yè)不景氣,新船訂單量減半,但韓國造船企業(yè)表現強勁,擊敗競爭對手中國和日本,成功登上全球新船訂單的榜首。
全球調查機構發(fā)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5上半年韓國造船業(yè)新接訂單量為592萬修正總噸(CGT),約占全球訂單總量的45%。雖較去年同期的616萬CGT略有下滑,主要受到全球造船業(yè)整體低迷拖累。上半年全球新接訂單量由去年同期的2699萬CGT腰斬至1328萬CGT,跌幅高達51%。
數據還顯示,日本以新接訂單量268萬CGT十年來首次超越中國位居次席,中國則以新接訂單量256萬CGT排名第三,分別占全球訂單總量的20%和19%。
另一方面,截至6月末中國手持訂單量排名第一,達4096萬CGT,韓國和日本分列二、三位,分別為3280萬CGT和1969萬CGT。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韓國船企后來居上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造船業(yè)的持續(xù)低迷。行業(yè)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4年10月以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平均每月所獲得的新船訂單持續(xù)徘徊在50萬CGT左右。
3、造船行業(yè)2015年7月景氣月報:全球新接訂單持續(xù)低迷
6月全球新接訂單繼續(xù)下滑。2015年6月份全球新接訂單為429萬DWT,同比仍保持下滑態(tài)勢,降幅達61%,環(huán)比下滑45%。今年1-6月全球新接訂單合計為3694萬DWT,與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較大達54%。
油輪與集裝箱船新接訂單同比繼續(xù)增長。6月油輪和集裝箱船新接訂單分別為290.5萬DWT和8.6萬TEU,同比分別上升28%和714%。散貨船6月新接訂單較弱為5.5萬DWT,同比下降99%。
2015年全年新接訂單預計為8000萬DWT。6月份全球新接訂單為429萬DWT,同比和環(huán)比分別下降61%和45%。我們認為2015年航運市場仍處于觸底階段,全年新接訂單預計在8000萬DWT左右。
三大船型新船造價指數繼續(xù)下滑。6月份散貨船、油輪和集裝箱船新船造價指數分別為121點、160點和80點,分別同比下滑11%、2%和2%,環(huán)比分別下降1.2%、0.1%和0.7%。
主力船型新船造價下降。6月VLCC、阿芙拉、好望角和巴拿馬新船造價分別為9550萬、5300萬、4900萬和2650萬美元,與上月相比分別下降50萬、50萬、100萬和25萬美元,除阿芙拉外,其余船型新船造價環(huán)比繼續(xù)下降。
船企盈利面改善仍需等待。6月除阿芙拉外各大主力船型新船造價皆有所下降,總體來看船舶造價仍在歷史低位。按現在的船價測算,在一段時間內船廠毛利率仍然偏低。
中國新接訂單環(huán)比繼續(xù)回升。6月我國船舶新接訂單為154萬DWT,環(huán)比回升47.5%,同比下降74.3%。韓國本月新接訂單為253萬DWT,環(huán)比下降57.7%,同比上升229.9%。
日本本月新接訂單較弱為6萬DWT,環(huán)比和同比分別下降92.1%和98.5%。
三大造船國手持訂單同比繼續(xù)下滑。6月底中、韓、日手持訂單分別為1.33億DWT、0.86億DWT和0.60億DWT,較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滑17%、2%和7%。
韓國新船交付略有回升。2015年6月全球新船交付673萬DWT,同比下滑25%。中、日兩國本月新船交付量分別為251萬和139萬DWT,同比分別下降37.2%和36.4%;
韓國本月新船交付量為210萬DWT,同比略微回升1.7%。
石化行業(yè):
1、上半年化工品市場基本筑底
2015年上半年,國內化工市場整體呈現“過山車”走勢,6月底化工指數較年初上升0.74%,其中上半年最大指數漲幅高達5.55%,出現在5月11日。生意社化工行業(yè)資深分析師張明指出,對照近5年來化工市場運行走勢,今年上半年與2011、2012年較為接近,而與2013、2014年截然不同,按照化工行業(yè)周期性規(guī)律判斷,化工市場已經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筑底,并且,對照去年同期價格,我們發(fā)現有機化工板塊整體表現較為強勢,已經接棒無機化工產品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領漲國內化工市場的主力。
具體來看,影響上半年化工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有:
一、國際原油價格階段性震蕩上行,其中WTI原油上半年第一次強勢上漲出現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相應地經過產業(yè)鏈的充分成本傳導,化工指數上半年也在3月上中旬達到第一次峰值;而5月上旬WTI原油價格再次暴漲,并達到上半年最高價格,與此同時,化工指數在5月中旬也達到了上半年最高點776點。在生意社重點監(jiān)測的112個化工大宗產品中,苯乙烯、丁二烯、純苯、OX等基礎有機化工產品與原油的相關性系數最高,整個化工市場的走勢與原油高度一致,烯烴、芳烴等權重產品功不可沒。
二、裝置集中檢修,3-5月份歷來為化工企業(yè)的檢修季,然而2013、2014年同期多數廠家并未進行大修,僅僅是進行小規(guī)模的裝置輪修,2015年各地裝置爆炸事件頻發(fā),國家對安全、環(huán)保抓的更加嚴格,自然而然的成為絕大部分生產企業(yè)的大修集中期,受此影響,醋酸、甲醇、純苯、苯乙烯、尿素、燒堿、液氯、雙氧水、粗苯等產品價格均出現過階段性大漲。
三、部分產業(yè)鏈經理長期低迷后觸底反彈。眾所周知,氟化工產業(yè)鏈自2011年三季度以來一直處于下行通道,特別是產業(yè)鏈源頭的螢石、氫氟酸等產品價格一跌再跌,至2015年初氫氟酸廠家多數已經是在賠本賺吆喝,絕大部分螢石浮選廠家更是自去年11月以來進行了長達5個月的集體停產,今年4月份在空調制冷行業(yè)需求帶動下,螢石、氫氟酸以及甲烷氯化物市場快速啟動,重在在5月份形成了氟化工產業(yè)鏈的整體觸底反彈。
四、國內外市場需求拉動,尿素產品上半年走勢較為搶眼,從年初的出廠均價1584.92元/噸,一路上漲至目前的1773.69元/噸,漲幅高達11.91%,創(chuàng)下近兩年價格新高,起推漲動力,一是2月下旬開始的國內春季農業(yè)需求和5月中旬開始的夏季農業(yè)需求拉動,二是3月份開始的來自于下游復合肥、膠合板集體開工的工業(yè)需求拉動,三是印度連續(xù)四次尿素招標使國內廠家和貿易商挺價的底氣更足。
綜合來看,張明認為,上半年國內化工市場成本傳導較為通暢,來自于成本支撐和下游需求拉動的動力較往年更加充足,同時,貿易商面對國際市場的態(tài)度更加一致,這使得我國的化工品出口占據了主動,而3-5月份的裝置檢修季為本已處于上升期的化工市場錦上添花,四大利好共同鑄就了化工行業(yè)周期轉變的底部。展望下半年,國際原油的調整區(qū)間有望在50-70美元/桶之間進行,相對目前有機化工市場的價格平衡體系,3季度向上推動的空間較大,算是一大利好,但張明同時提醒市場人士,需謹防7月上中旬市場劇烈下挫為三季度的“金九銀十”做鋪墊;無機化工市場上半年通過人為控制產量手段已經過早消耗掉了市場潛在需求,下半年在供應穩(wěn)定的前提下,弱勢下行的可能較大;靠近工業(yè)品端化工產品主要取決于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就今年以來的表現,預計鈦白粉、草甘膦等產品大幅反彈的機會較小。就化工行業(yè)整體預測,化工指數下半年將在680-800點之間震蕩,其中峰值有望在9月下旬出現,而波谷則將出現在年底。
2、長青工業(yè)園打造關天經濟區(qū)能源化工基地
去年以來,中央西部開發(fā)戰(zhàn)略、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等重大決策的實施,為鳳翔快速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該縣長青工業(yè)園依托資源和環(huán)境優(yōu)勢,加快了園區(qū)經濟建設步伐,能源化工產業(yè)發(fā)展風生水起。
長青工業(yè)園以新型煤化工為載體,引進實施一批對當前有拉動、長遠有支撐、鏈條能延伸的大項目、好項目,全力打造超百億元產業(yè)集群,形成上下游銜接配套的現代高端化工產業(yè)格局。園區(qū)現已引進企業(yè)56戶,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30億元。其中,國電寶雞第二發(fā)電廠總投資逾100億元,裝機容量達252萬千瓦,年發(fā)電量超過160億度。徐礦集團投資64億元的150萬噸甲醇一期項目,寶鋼集團投資6.5億元的氣體空分裝置等項目即將建成投產。今年,總投資12億多元的30萬噸芳烴項目將啟動建設,年內完成10萬噸芳烴項目設備安裝;總投資60億元的甲醇二期、總投資70億元的60萬噸烯烴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隨著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在園區(qū)落地生根、健康發(fā)展,新的關天經濟區(qū)能源化工基地指日可待。鳳翔長青工業(yè)園的“經濟航母”定會揚帆遠航,開啟的將是轉型發(fā)展、進位爭先的新征程!
3、上半年 政策頻出,化工市場喜憂參半
上半年,國內化工市場受到一系列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支持,雖然結構調整壓力空前,環(huán)保政策覆蓋面廣泛而深遠,但總體上仍保持了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也有部分產品受挫。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將繼續(xù)加強,環(huán)境約束壓力將維持較高強度,傳統(tǒng)化工領域增加值增速將繼續(xù)降低,化工行業(yè)通縮壓力繼續(xù)保持。
整體來看,上半年國家各項政策頻出,化工品市場整體表現出先強后弱的走勢。春節(jié)前后,央行大規(guī)模降息刺激,貨幣寬松環(huán)境恰逢化工市場開春后的活躍期,多數產品迎來一波強勢上漲行情,有機化工產品整體走高,市場信心良好,原料購進、成品庫存、開工率等數據普遍向好,尤其部分附帶金融屬性的產品漲勢更為明顯,如甲醇、塑料產品、苯乙烯、乙二醇等......
4、中石化上半年利潤超預期 化工業(yè)務創(chuàng)四年來最佳
從中石化獲悉,集團召開6月份經濟活動分析會,分析顯示,集團公司上半年生產經營情況總體趨好,實現利潤超過預期。
根據中石化近期發(fā)布的業(yè)績預告,公司預計2015年第二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相較于2015年第一季度增長1000%以上。
有分析師認為,由于高成本庫存減少和近期成品油價格上漲推動煉油業(yè)務利潤率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已獲得了大幅度的改善。
分析師裘孝峰表示,自2013年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實行后,在原油價格相對平穩(wěn)時,煉油經營狀況已得到系統(tǒng)性改善。
去年上半年國四汽油實行后,公司單桶煉油EBIT達到2美元/桶左右;由于油價暴跌導致庫存跌價的影響,公司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煉油單桶EBIT大幅下滑至虧損4.8美元/桶和虧損1.2 美元/桶。隨著原油價格回升,再加上受益今年國四柴油實行的油品質量升級,公司單桶煉油EBIT有望接近3 美元/桶;二季度疊加庫存收益,煉油業(yè)績將更可觀。
需要一提的是,7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走低,鑒于歐佩克組織一直維持不減產的策略,加上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業(yè)內預計國際原油價格下半年維持弱勢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第一季度,中石化化工業(yè)務實現收入751.04億元,同比下降27.14%;實現經營收益30.69億元,同比扭虧,且季度盈利在不斷提升。
低油價有助于石油化工產品價差擴大,盈利能力提升。
裘孝峰就表示,受益相對低油價,烯烴與石腦油價差擴大,公司化工業(yè)務上半年盈利情況為4年來最佳。
中石化也表示,今年以來,面對經濟新常態(tài)和國際油價低位震蕩波動的嚴峻形勢,面對市場需求下滑和產能過剩的壓力,集團公司堅決貫徹中央保增長要求,加強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加強國際油價走勢研判,加強對石油石化全產業(yè)鏈的一體化謀劃,全力做好原油資源優(yōu)化、柴油產銷平衡、開拓天然氣業(yè)務、擴大成品油出口、調整煉化產品結構、提升服務客戶水平等工作。
同時,公司上下積極推進從嚴管理,努力降本減費,確保安全生產,自3月份開始每月實現較好盈利。
中石化董事長王玉普還在會上指出,集團公司今年以來面臨的市場挑戰(zhàn)和壓力前所未有,市場給我們出了很多難題,從中也學到很多東西。